在眾多食用蝸牛的國家中,法國蝸牛有名氣,每逢喜慶節(jié)日,法國人家宴上的第一道冷菜就是蝸牛。因為價格昂貴和獨特,法國蝸牛成為聞名世界,與鮑魚、魚翅、干貝并稱的“世界四大名菜”。
那么,法國蝸牛大餐里用的是什么蝸牛,你知道嗎?
當然是法國大蝸牛了呀~
法國大蝸牛是一種大型的陸生蝸牛,卵圓形外殼質(zhì)地厚且不透明,多為灰白色至淺棕色,伴有多條模糊的棕色帶,體螺層膨大,螺旋部矮小,殼面有明顯的生長線,殼高35~40mm,寬38~45mm,一般重約30-50g。在法國、意大利、前蘇聯(lián)等國均有分布。
人們常吃到的是大蝸牛科Helicidae大蝸牛屬的物種,常見的又是下面兩種,在歐洲有大規(guī)模的養(yǎng)殖。
△勃艮第蝸牛
△散斑大蝸牛
法式蝸牛的做法
據(jù)統(tǒng)計,法國一年要消耗三億多只蝸牛,法國人對蝸牛的喜愛從這數(shù)量上就可見一斑。而法國人做蝸牛菜又有不同的方法,如洋蔥炒蝸牛、燴燒蝸牛、宮爆蝸牛、滑蛋蝸牛等等。不過據(jù)說,多數(shù)法國人喜歡的還是法式焗蝸牛。
法式焗蝸牛
材料:蝸牛1000g、豬火腿肉150克、香腸100g、蘑菇200g、洋蔥頭250g、西紅柿100g、肉湯汁0.1L、蒜1頭、辣椒1個、橄欖油0.1L、復(fù)合天然香料(桂葉,迷魂香,歐芹)1把、胡蘿卜1根、干石竹花苞(香料)2個、食鹽少許、胡椒粉少許
制作:
1、活蝸牛至少禁食一周。
2、將蝸牛倒入冷水中反復(fù)清洗,將蝸牛粘液洗掉。
3、將蝸牛倒入湯鍋中加冷水蓋上蓋,然后用大火加熱,使蝸牛出殼。
4、當蝸牛全部出殼之后,加大火,快速將水煮開鍋沸騰,煮5分鐘。
5、將蝸牛撈出,靜置待用。
6、將沒有出殼的蝸牛撿除。
7、將出殼的蝸牛再倒入湯鍋,加涼水沒過。加入復(fù)合天然香料,洋蔥頭,干石竹花苞,干辣椒,食鹽,大蒜和胡蘿卜。
8、將湯鍋燒開,起沫,再用慢火燉2小時。
9、在平底煎鍋內(nèi)加入少許橄欖油加熱,下切碎的洋蔥末和大蒜瓣。
10、加入豬火腿肉末,切碎的香腸,蘑菇,和辣椒煸炒。
11、加入剝皮,去籽,切成方塊的西紅柿和肉湯汁。將蝸牛加入鍋中,同全部的副料一起再燉一個小時。撒上少許胡椒粉即可。
中華白玉蝸牛
雖然普遍認為可食用的大蝸牛是由國外傳入,但是我國從明朝開始部分地區(qū)已經(jīng)有食用蝸牛的習慣。而白玉蝸牛則為我國科研部門從褐云瑪瑙螺(非洲蝸牛)變異種中選育而成,故又稱“中華白玉蝸牛”,系中國獨有品種,以人工養(yǎng)殖為主。白玉蝸牛,俗稱“白玉蝸牛”,因其肉雪白如玉而得名。
白玉蝸牛肉質(zhì)肥嫩、營養(yǎng)豐富,是一種高蛋白(含有20多種氨基酸)、低脂肪、膽固醇趨向于零的高端營養(yǎng)品,經(jīng)常食用可增加營養(yǎng)、增強耐力、提高身體素質(zhì),可使皮膚保持細嫩健美,益壽延年。
白玉蝸牛的烹飪手法很大地繼承了國內(nèi)外的精髓,既可以像法國蝸牛那樣焗烤,也可以炒、焗、燜等,菜式呈現(xiàn)十足的多樣化。如宮保蝸牛、爆炒蝸牛、法式焗白玉蝸牛等。
麻辣白玉蝸牛
材料:白玉蝸牛肉200克,湯料150克,蠔油30克,蔥花、淀粉各15克,食油、大蒜末、豆瓣醬各10克,鹽1克,味精、白糖各2克,花椒、辣淑、胡椒粉少許。
制作:
1、將熱鍋加少許食油,放進豆瓣醬,辣椒粉煸炒出香味,注入湯料,放進蝸牛肉,加鹽、味精、白糖及大蒜末調(diào)味。
2、文火收至湯計濃時,用濕淀粉勾芡,撒上蔥花,淋上蠔油,起鍋盛于湯盤中,另將花椒粉、胡椒粉撒在蝸牛肉上。
Get 到了兩種蝸牛美食做法,你們更喜歡哪一種呢?
當然做蝸牛美食并沒有這么簡單!
“蝸牛的齋月”
首先我們要選擇殼的邊緣比較硬的蝸牛來入菜。
法國人有妙招,蝸牛養(yǎng)殖后6個月到1年,就不能讓它吃蔬菜,光讓它吃面粉,法國人稱之為“蝸牛的齋月”。如果蝸牛殼的邊緣很容易碎的話,說明“齋月”的過程做得不好。此外,不吃面粉的蝸牛,肉的味道有些發(fā)苦,相反,吃過面粉的蝸牛,肉就變得非常可口了。
蝸牛的清洗烹制
蝸牛的營養(yǎng)價值高,味道鮮美,但是烹飪卻十分麻煩。這是因為蝸牛分泌的黏液十分多,清洗起來十分麻煩。因此,在烹制蝸牛之前,需要對蝸牛進行處理。
方法如下:
1. 絕食靜養(yǎng)。將蝸牛裝入籮筐并蓋好頂蓋,放在涼爽潮濕的地方絕靜養(yǎng)3~4天。其間用清水清洗,洗去殼外污物,并促使蝸牛排出體內(nèi)的廢物。
2. 將清水沖洗干凈的蝸牛放在干凈的池中或者盆、鍋等,按1:100的比例,將鹽均勻地撒在蝸牛身上,慢慢攪拌,之后將蝸牛放在簍中搖晃。蝸牛受到鹽的刺激會縮進殼里,這時便可下鍋蒸煮,即可得到卷縮成團、形態(tài)整齊的蝸牛肉。
另一種縮頭工藝是,將鮮活蝸牛放進10%濃度的鹽水池中浸泡3~5分鐘,鹽水中再加上一杯醋(鹽和醋的比例為5:1),然后緩慢攪拌,使蝸牛體內(nèi)的雜質(zhì)和粘液浮到水面,浮物清除。由于蝸牛受到鹽和醋的刺激,就會立刻收回觸角,蜷縮退回殼內(nèi)。
浸泡后即可將蝸牛撈出,并用清水沖洗(動作應(yīng)迅速,以免蝸牛殼上的鹽份沖凈后蝸牛再次伸頭)沖凈后及時進行處理。
用鍋將凈水燒開(蝸牛和水的重量比為1:3),將用冷水沖凈后的縮頭蝸牛迅速放入沸水鍋內(nèi)。
備注:根據(jù)蝸牛的大小和火候的強弱確定殺青時間,一般10~15分鐘。時間太長會使蝸牛肉老化而失去清脆,時間太短又難以將蝸牛肉完整挑出。撈出后用凈水沖涼,定型即可。
3. 經(jīng)過沸水蒸煮后的蝸牛,其肉體蜷縮在殼內(nèi)。為了保存蝸牛殼的完整,可用針、鉤輕輕提引出蝸牛肉,用剪刀剪去,取頭足及脂肪;舍棄外殼與內(nèi)臟。
4. 挑出的蝸牛肉還應(yīng)放入干凈沸水中,再加適量栓皮、胡椒、姜、蒜、蔥等配料(各種配料應(yīng)放在紗袋中扎緊),煮20分鐘撈出。撈出后的蝸牛肉應(yīng)用流水沖洗。這樣,既可清洗雜物,又可避免原料肉堆集發(fā)熱而導(dǎo)致發(fā)酵腐敗變質(zhì)。
備注:在取肉過程中,若發(fā)現(xiàn)有的蝸牛頭部沒有粘液的,該螺即為病螺或死螺,應(yīng)揀出扔掉,千萬不可食用。
食用須知
吃中式蝸牛大餐和吃西式蝸牛大餐的重要區(qū)別:西式蝸牛大餐用叉子把肉挑出來,專門的餐廳有那種兩根齒的叉子,就是用來干這個的。中式的田螺大餐用牙簽把肉挑出來或者直接嗦出來!
法國人吃蝸牛是有工具的,有工具吃相就好看了。
△食用蝸牛的餐具
需要配備鉗子和雙齒叉。就餐時,用右手拿鉗子夾住蝸牛殼,左手用叉子將蝸牛肉挑出食用。
△西餐食用蝸牛的餐具是這樣使用的
吃蝸牛沒有特別的禮儀講究,但是蝸牛趁熱吃更好,這樣蝸牛肉才會比較容易從殼內(nèi)取出,否則可能就要費些力氣了。當然,只要熟練使用鉗子和叉子,即使是蝸牛這樣的帶殼動物,吃起來也同樣可以姿態(tài)優(yōu)雅。
《貝殼有畫說》繽紛開課,在華強北領(lǐng)略海與貝的絢爛多姿
冷風蕭瑟的冬日,不必去見大海,也能感受海的浪漫。2024年11月23日,在華強北博物館舉辦的《貝殼有畫說》體驗課堂就帶領(lǐng)現(xiàn)場觀眾領(lǐng)略了海洋與貝殼的絢爛多姿。
2024中國海洋經(jīng)濟博覽會開幕在即,誠邀您共享藍色經(jīng)濟
2024中國海洋經(jīng)濟博覽會(以下簡稱“海博會”)將于10月31日-11月2日在深圳福田會展中心(主會場)和深圳機場游艇碼頭(分會場)煥新呈現(xiàn)。